《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大全集》,新世界出版社出版。資料圖片
近年來,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講話和文章中,多次引用唐宋八大家的文章。以八大家中的“三蘇”之一的蘇轍為例,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蘇轍的“去民之患,如除腹心之疾”,以他們的治國理政思想和人生感悟,告誡今人不要迷失方向。
唐宋八大家,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,是唐代韓愈、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曾鞏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稱。八大家之名,始于明初朱右選韓、柳等人文為《八先生文集》。明代中葉,唐順之所編《文編》中,唐、宋文也僅取此八家。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,選輯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164卷,流傳甚廣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名也隨之流行。韓愈、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(lǐng)袖,歐陽修等宋六家則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,也就是說,他們不僅文章寫得好,還是當時的文壇領(lǐng)袖人物,對開拓一代文風功不可沒。
唐宋八大家,不僅僅是文學大家、散文大家,更是站在當時時代前列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韓愈在政治上的主要功績之一,是反對當時的藩鎮(zhèn)割據(jù),以其《平淮西碑》為代表,為唐王朝的統(tǒng)一和繁榮作出了貢獻;柳宗元投身以王叔文為首的“永貞革新”,抑制藩鎮(zhèn)勢力,加強中央權(quán)力;歐陽修積極參加范仲淹、韓琦、富弼等人推行的“慶歷新政”,是革新派的中堅力量,提出了改革吏治、軍事、貢舉法等一系列革新主張;王安石更被譽為“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”,他所領(lǐng)導的“熙寧變法”,根本目的在于增強對外防御,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;蘇軾一生都處在政治斗爭的風暴中,在新舊兩黨的夾擊中為自己的政治理想、改革主張而奮斗;蘇洵、蘇轍、曾鞏亦積極參政、議政,寫下大量優(yōu)秀的政論文。
在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,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蘇轍《上皇帝書》中的“去民之患,如除腹心之疾”。北宋熙寧二年(1069)二月,王安石任參知政事,開始推行新法。因?qū)ν醢彩兎ǔ植煌庖?,蘇轍于這年三月上書神宗皇帝,力陳對新法的看法。在《上皇帝書》中,蘇轍提出許多重要觀點,多有切中肯綮之處?!叭ッ裰?,如除腹心之疾”便是其中之一?!案剐摹奔炊歉购托呐K,都是人體的重要器官,比喻要害或關(guān)鍵部分。此句意為,清除百姓的禍患,如同去除自己的心腹之病一樣重要。蘇轍“去民之患,如除腹心之疾”的觀點,顯然受到孟子民本思想的影響。孟子提出“樂民之樂”“憂民之憂”,主張君主應當把百姓的憂樂當作自己的憂樂。蘇轍向宋神宗提出這一觀點,是希望神宗推己及人,與民同憂,設身處地地為百姓著想;而把百姓疾苦提升到“腹心之疾”的高度,說明“去民之患”之重要,刻不容緩。
要想“去民之患”,就要“知民之患”;要想“知民之患”,就要“沉”下去,用心了解社情民意,解民意,聽民聲,嘗民苦,察民心。小到“廁所革命”,大到反腐倡廉,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央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“去民之患”的政策措施,真正為人民著想,為人民去除了一個又一個的“腹心之疾”,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。